本站在持续运行中,现开通论坛,可以反馈意见,讨论闲聊亦可
  • 1970年1月1日

  • 昵称: 崔庆龙_

  • 簡介: 做一把有温度的柳叶刀,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 微博使用天數:0

  • 保存微博:1043

关注崔庆龙_ 的人也关注

最近瀏覽

请帮我分享链接给你的朋友,复制链接发送给朋友即可
2024-04-13 22:24:52来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0
  • 評論 3
  • 贊 0
前面一条微博后,发现一些人对认知负荷理论感兴趣,我再分享另一个临时想到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记得以前读古文的时候,我遇到不止一个老师说,阅读古文最好是凭借自己去品,不要看白话文,也不要看别人的解释,只有自己领悟的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办法不能说错,但倘若一个人连古文中的基本字词都 ...全文
2024-05-16 20:58:43来自微博网页版
  • 轉發 103
  • 評論 28
  • 贊 396
一位导演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拍摄同一种调性的影片,即便尝试转型和突破,但最底层的表达却始终相似,倘若它延续着创作者最大的真诚。音乐家也是如此,在一个人的核心经验组织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前,ta的调性大概率是一致的。之所以存在这种规律,是因为我们的经验组织方式,决定了我们个人的叙事和表 ...全文
2024-05-15 20:20:53来自微博网页版
  • 轉發 208
  • 評論 30
  • 贊 690
丧失感并不限于依恋关系中的永久性分离,它也可以是任意一种经验再也不能复得的失落。比如当一个人突然意识到某些事情只能自己来,而不可能依靠别人的时刻。再比如当一个人第一次经验到自己的衰老时——可能是身体的变化或目睹一个更年轻生命时的异样。我还曾听人分享说:“我好像永远失去了那样生活的 ...全文
2024-05-15 19:34:13来自微博网页版
  • 轉發 629
  • 評論 56
  • 贊 1776
“社恐”是这几年越来越常看到的一个词,它在互联网语境下高频出现时的意思显然不同于病理诊断意义上的社交障碍,但却在连续谱上传递了一种近似的内涵。社恐是怎么来的?这两天我无意刷到了一些“Z时代”的心理话题,其中大部分都是西方背景下的个体分享和相关研究,相较于这些视频,我也看了不少留 ...全文
2024-05-13 13:32:03来自微博网页版
  • 轉發 842
  • 評論 85
  • 贊 2448
当代人的孤独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社会学家Ray Oldenburg所说的第三空间的消失(the disappearance of third places)。什么是第三空间呢?就是一个非家,非工作场所的,能促进社会交往自然发生的空间。它的内涵非常类似于曾经的家属大院,邻里之间的村落、街道等,它是大规模城市化之前的空间产物。 ...全文
2024-05-12 09:15:20来自微博网页版
  • 轉發 3118
  • 評論 226
  • 贊 9748
匮乏感是人们经常提到的词,但我们可以更形象地把匮乏描述成“由情感饥饿所导致的心理虚弱”。因此在匮乏的状态下,我们会渴望“吃饱,吃撑”,所以补足的形式也会相当暴力直接,比如食物,比如性欲,比如购物和囤积。它可能是任何一种行为方式,但驱动它的心理状态是近似的,它是远远超过实际需求的水 ...全文
2024-05-11 16:19:56来自微博网页版
  • 轉發 818
  • 評論 121
  • 贊 2711
有阵子,我在油管上刷了很多记录1900年代左右的中国录影的AI修复视频,里面的人毫无违和的融入在ta所属的年代环境里,却又对录影机这个有些“超前”的外来物感到强烈的疑惑,或许好奇都不是最浓重的色彩,戒备和迷惑才是,因为ta们被不曾有过的形式凝视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能看见ta们。看着看 ...全文
2024-05-11 13:07:02来自微博网页版
  • 轉發 215
  • 評論 40
  • 贊 1051
或许痛苦是演化的驱动力(改变和适应),因为宇宙环境是随机和无常的,在这个“设计”目标里,幸福没有被考量,却能被追求//@我们在一起是为了快乐:那么人生一定要存在痛苦吗?为什么呢?最后一段我完全理解,但为什么痛苦确实人类体验的永恒命题?
@崔庆龙_
给你一天完全自由的时间,你能用自己想做的事情把它填满吗?如果是一个星期,一个月呢?我知道这个问题对绝大多数上班族或学生党来说是容易的,因为时间在自己这里有足够的稀缺性,我们甚至能对有限的自由时光产生迫不及待的心情,这些经验足以让我们确信自己是可以充分地使用这些时间。但相应来说, ...全文
2024-05-11 11:52:50來自微博网页版
轉發 2427|評論 241|贊 6190
2024-05-11 12:30:26来自OPPO Find N3
  • 轉發 330
  • 評論 22
  • 贊 470
那天在一个严肃科普视频下面看到一条评论:“虽然我没看懂,但我觉得很爽”。其实这种经验并不奇怪,比起完全理解和弄清楚一个东西所带来的满足,人有时候还会享受那种朦胧的确认感。在交互系统中,交互的主体间是存在频率的,它以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构建起了一种情绪上的呼应,所以交互主体理论经常用 ...全文
2024-05-11 12:22:18来自微博网页版
  • 轉發 350
  • 評論 43
  • 贊 1200
给你一天完全自由的时间,你能用自己想做的事情把它填满吗?如果是一个星期,一个月呢?我知道这个问题对绝大多数上班族或学生党来说是容易的,因为时间在自己这里有足够的稀缺性,我们甚至能对有限的自由时光产生迫不及待的心情,这些经验足以让我们确信自己是可以充分地使用这些时间。但相应来说, ...全文
2024-05-11 11:52:50来自微博网页版
  • 轉發 2427
  • 評論 241
  • 贊 6190
×

登錄桃子圈

×

註冊桃子圈

×

分享給朋友

×

你的列表

添加列表
×

添加用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