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产杂志
129.9万 粉丝
643 关注
8178 微博
  • 昵称: 中华遗产杂志
  • 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期刊
  • 保存微博:0
本站在持续运行中,《免费无广告》
长期提供查看半年可见微博,请大家帮忙宣传转发!
💬六月的第一天,来聊聊#回忆中的我们#
在我们还小的时候,
是无邪的,也可以说,是无鞋的,
天天都可以光着脚,满地爬。

在传统文化中,鞋文化的地位很高,“行必履正,无怀侥幸。”中国有句俗话讲:脚底没双鞋,就像穷半截。脚踏实地走路,我们将更有力量也更自由。

“童年虽回不去,但童心不会 ... 展开
10
0
5
带你 #每天认识一件文物# 之 《农作养老图》

东汉时期,各地出现了大地主田庄,豪族地主占有大量田产和劳力。成都曾家包汉墓中的画像石,描绘了一个完整的地主庄园,最能表现当时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

👇《农作养老图》中,我们看到庄园主安于享乐,农人扶栏踩碓、田中耕耘的情景。
1⃣️干栏式粮 ... 展开
8
2
1
带你 #每天认识一件文物# 之 四天王狩猎纹锦

下图为隋代“四天王狩猎纹锦”(复制)。

唐王朝赠送给日本的礼物中,蜀锦以“蜀江锦”之名被日本人珍藏,“四天王狩猎纹锦”即是其中一件。

锦面以相等的圆珠串联成环,环外饰十字唐草纹。联珠圈内,中央有一颗生命树,上下各有一组猎狮骑士。骑士高鼻 ... 展开
18
4
0
带你 #每天认识一件文物# 之 胁侍菩萨像

广元石窟的开凿,在初盛唐之际达到了巅峰,尤以千佛崖摩崖造像为代表。左页图为雕刻于此时的千佛崖第806窟的胁侍菩萨像,手执长茎莲花,面颊丰满,眉眼细长,嘴角微翘,似在微笑,栩栩如生。

广元千佛崖开窟造像的历史之长、规模之大,均为四川之最。它营造在 ... 展开
14
0
0
带你 #每天认识一件文物# 之 牛车

图为江苏南京象山东晋墓出土的陶牛车及俑群。

牛车呈长方形,车棚为平顶、前后出檐,颇具江南地方特色。前部敞开的车厢置有凭几,尽显贵族出行时的舒适。牛车四周的侍从俑,前簇后拥,寄托着墓主人死后驾乘牛车出行的愿望。

牛车亦盛行于北朝,在新疆、甘肃等地均 ... 展开
16
3
0
带你 #每天认识一件文物# 之 宝云阁铜窗

与圆明园类似,清代的另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中,一些珍宝也陆续归来,如图的清乾隆宝云阁铜窗。宝云阁铜殿,位于颐和园万寿山主体建筑西侧,其梁、柱、斗栱、窗扇等均为铜铸,乃中国铜殿建筑之代表。而在近代浩劫中,殿中门窗等频频失盗,部分流入海外。1993年 ... 展开
13
2
0
#国际茶日# 特别企划
——《茶咖同年简史》

茶与咖啡都成了无数打工人的“续命水”。

早在16世纪,茶就已出口欧洲并逐渐风靡全球;而伴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咖啡也逐渐获得国人的喜爱。

而回望过去一个个时间节点,你会发现,茶与咖啡,在各自的时间坐标里走着自己的路,又时常在某个路口相遇,携 ... 展开
9
4
2
你也许听说过#国际茶日# ,
但你知道茶与咖啡背后象征的友谊吗?

🍵茶与咖啡,这两种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饮品,在这神奇土地上巧妙地并存,对立与和解、矛盾与和谐、冲突与理解,融合与共生。

☕️茶发源地是中国,咖啡发源地是非洲。

茶与咖啡,世界上两大饮料的相遇,正是中非的友谊和惬意,所以茶 ... 展开
9
0
2
为什么今年大家都说 #小满胜万全# 呢?

小满,这个节气的名称很可爱。

它的本意是说北方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早稻开始结穗,在禾稻上始见小粒的穀实、满满的,而南方进入夏收夏种季节。

这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所以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家也都从庄稼的小满里憧憬著 ... 展开
32
6
7
5.19#中国旅游日#

“✈️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旅行的意义哦。”

中国旅游日的设立,不仅只是对旅游业的促进,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

探索未知,体验生活。
立足中华,放眼世界。

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感受每一次旅行的美好。也是“大遗产”的理念之一

图源:@国茶地理官方微博

... 展开
9
2
1